biosphere怎么读_biosphere怎么读英语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biosphere怎么读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2.深层生物圈的概念是什么?它的规模、组成和意义是什么?

3.mauve shadow是什么颜色

4.生物圈2号的资料

5.环境方面的专业英语!!

biosphere怎么读_biosphere怎么读英语

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物圈

        生物圈 biosphere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 1871—1955)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认为,“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上使用的‘系统’整体。这个系统不仅包括有机复合体,而且包括形成环境的整个物理因子复合体”。“我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看法是,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是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这种系统是地球表面上自然界的基本单位,它们有各种大小和种类。”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20世纪4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在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时,受到我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这一谚语的启发,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他又受到“一山不能存二虎的启发,提出了生态金字塔的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特点。今天,人们对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为了生存和繁衍,每一种生物都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取空气、水分、阳光、热量和营养物质;生物生长、繁育和活动过程中又不断向周围的环境释放和排泄各种物质,死亡后的残体也复归环境。对任何一种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也包括其他生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微生物活动从土壤中释放出来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食草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物,肉食性动物又以食草动物为食物,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则既是昆虫等小动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营养来源。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每个区域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系统。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下列共同特性:(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结构越复杂,物种数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4)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因生产者固定能值所限及能流过程中能量的损失,一般不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为生态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生态系统生态学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前沿。

       2.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有四个主要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

       (1)非生物环境 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等。

       (2)生产者(producers) 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光合细菌,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质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

       (3)消费者(consumers) 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decomposers) 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蚯蚓、白蚁、秃鹫等大型腐食性动物。它们分解动植物的残体、粪便和各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吸收某些分解产物,最终能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而这些无机物参与物质循环后可被自养生物重新利用。

       3.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形态结构,如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群的空间格局,种群的时间变化,以及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等。形态结构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外加土壤、大气中非生物成分以及消费者、分解者的形态结构。其二为营养结构,营养结构是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结合起来的功能单位,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它们与环境之间发生密切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 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初级生产积累能量的速率称为初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则称为初级生产量或第一性生产量(primary production)。

       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所消耗,剩下的部分才以可见有机物质的形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我们称这部分生产量为净初级生产量(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而包括呼吸消耗的能量(R)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GPP=NPP+R。GPP和NPP通常用每年每平方米所生产的有机物质干重(g/m2.a)或固定的能量值(J/m2.a)来表示,此时它们称为总(净)初级生产力,生产力是率的概念,而生产量是量的概念。

       某一特定时刻生态系统单位面积内所积存的生活有机物质量叫生物量(biomass)。生物量是净生产量的积累量,某一时刻的生物量就是以往生态系统所累积下来的活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通常用平均每平方米生物体的干重(g/m2)或能值(J/m2)来表示。生物量和生产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而后者则是功能上的概念。如果GP-R>O,生物量增加;GP-R<O,生物量减少;GP=R,则生物量不变,其中的GP代表某一营养级的生产量。某一时期内某一营养级生物量的变化(dB/dt)可用下式推算:dB/dt=GP-R-H-D,式中H代表被下一营养级所取食的生物量,D为死亡所损失的生物量。生物量在生态系统中具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

       次级生产是除生产者外的其它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动物和其它异养生物靠消耗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称为次级生产量或第二性生产量(secondary production),其生产或固定率称次级(第二性)生产力(secondary productivity)。动物的次级生产量可由下一公式表示:P=C-FU-R,式中,P为次级生产量,C代表动物从外界摄取的能量,FU代表以粪、尿形式损失的能量,R代表呼吸过程中损失的能量。

       5. 生态系统中的分解

       生态系统的分解(或称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是指死有机物质的逐步降解过程。分解时,无机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得到矿化,与光合作用时无机元素的固定正好是相反的过程。从能量的角度看,前者是放能,后者是贮能。从物质的角度看,它们均是物质循环的调节器,分解的过程其实十分复杂,它包括物理粉碎、碎化、化学和生物降解、淋失、动物采食、风的转移及有时的人类干扰等几乎同步的各种作用。将之简单化,可看作是碎裂、异化和淋溶三个过程的综合。由于物理的和生物的作用,把死残落物分解为颗粒状的碎屑称为碎裂;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例如由纤维素变成葡萄糖,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称为异化;淋溶则是可溶性物质被水淋洗出来,是一种纯物理过程。分解过程中,这三个过程是交叉进行、相互影响的。

       分解过程的速率和特点,决定于资源的质量、分解者种类和理化环境条件三方面。资源质量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表面特性和机械结构,化学性质如C:N比、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等,它们在分解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分解者则包括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水生态系统中为水生小型动物)。理化环境主要指温度、湿度等。

       6.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

       能量流动可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和种群三个水平上进行分析。生态系统水平上的能流分析,是以同一营养级上各个种群的总量来估计,即把每个种群都归属于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依据其主要食性),然后精确地测定每个营养级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值。这种分析多见于水生生态系统,因其边界明确、封闭性较强、内环境较稳定。食物链层次上的能流分析是把每个种群作为能量从生产者到顶极消费者移动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当能量沿着一个食物链在几个物种间流动时,测定食物链每一个环节上的能量值,就可提供生态系统内一系列特定点上能流的详细和准确资料。实验种群层次上的能流分析,则是在实验室内控制各种无关变量,以研究能流过程中影响能量损失和能量储存的各种重要环境因子。

       在这里我们还介绍一下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等概念。植物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这种生物之间的传递关系称为食物链(food chains)。一般食物链是由4~5环节构成的,如草→昆虫→鸟→蛇→鹰。但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错综复杂,这种联系象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food web)。一般而言,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食物链,即捕食食物链(grazing food chain)和碎屑食物链(detrital food chain),前者是以活的动植物为起点的食物链,后者则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在大多数陆地和浅水生态系统中,腐屑食物链是最主要的,如一个杨树林的植物生物量除6%是被动物取食处,其余94%都是在枯死凋落后被分解者所分解。一个营养级(trophic levels)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在对生态系统的能流进行分析时,为了方便,常把每一生物种群置于一个确定的营养级上。生产者属第一营养级,植食动物属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一般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为3~5个。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s)是指各个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采用生物量单位、能量单位和个体数量单位,分别构成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7.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irculation of materials)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是指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从周围的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周期性循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过程,它们使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之间和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组织为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性质不同,能量流经生态系统最终以热的形式消散,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因此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得能量;而物质的流动是循环式的,各种物质都能以可被植物利用的形式重返环境。同时两者又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用库和流通率两个概念加以描述。库(pools)是由存在于生态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化学物质所构成的。这些库借助于有关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而彼此相互联系,物质在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或体积)和单位时间的移动量就称为流通率(flux rates)。一个库的流通率(单位/天)和该库中的营养物质总量之比即周转率(turnover rates),周转率的倒数为周转时间(turnover times)。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大类型,即水循环(water cycles)、气体型循环(gaseous cycles)和沉积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s)。水循环的主要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从大气圈通过降水而回到地球表面,H和O主要通过水循环参与生物地化循环。在气体型循环中,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其循环与大气和海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属于气体型循环的物质有O2、CO2、N、Cl、Br、F等。参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主要是通过岩石风化和沉积物的分解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物质,它们的主要储存库是土壤、沉积物和岩石,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明显,循环性能一般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性循环的物质有P、K、Na、Ca、Ng、Fe、Mn、I、Cu、Si、Zn、Mo等,其中P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元素。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循环。

       生物地化循环是一种开放的循环,其时间跨度较大。对生态系统来说,还有一种在系统内部土壤、空气和生物之间进行的元素的周期性循环,称生物循环(biocycles)。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又称为养分循环(nutrient cycling),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吸收(absorption),即养分从土壤转移至植被;存留(retention),指养分在动植物群落中的滞留;归还(return),即养分从动植物群落回归至地表的过程,主要以死残落物、降水淋溶、根系分泌物等形式完成;释放(release),指养分通过分解过程释放出来,同时在地表有一积累(accumulation)过程;储存(reserve),即养分在土壤中的贮存,土壤是养分库,除N外的养分元素均来自土壤。其中,吸收量=存留量+归还量

深层生物圈的概念是什么?它的规模、组成和意义是什么?

       后缀是一种重要的构词法,通过后缀我们常常可以判断出一个词的词性。下面分四大类分别讲解一些常见后缀及其含义:

        一、名词后缀

        常见的此类后缀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1.-ster,-eer,-er(or)意为:从事某种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的人(person engaged in an occupation or activity)例词:gamester,gangster,songster,engineer,profiteer,mountaineer,auctioneer,driver,teacher,director,actor,professor

        2.-let意为:小或者不重要的东西(small,unimportant things)例词:booklet,leaflet,starlet

        3.-ette意为:1)小的东西(small)例词:cigarette 2)假的东西(imitation)例词:leatherette 3)女性(female)例词: usherette

        4.-ess意为:女性(female)例词:actress,poetess,hostess,paintress

        5.-hood意为:时期(status;etc.)例词:boyhood,childhood,manhood

        6.-ship意为:才能,状态,资格,品质等(skill,state,condition,status,quality)例词:leadership,friendship,membership,lectureship,sportsmanship

        7.-ful意为:量(the amount which noun contains)例词:cupful,handful, mouthful,spoonful

        8.-tion,-ion意为:1)状态,行动等(state;action;etc.)例词:action,oppression,possession,education,starva- tion 2)机构等(institution;etc.)例词: organization,foundation

        9.-ment意为:状态,行动等(state; action;etc.)例词:movement,enslavement,pavement

        10.-al意为:动作(action)例词:arrival,refusal,revival,recital,removal

        11.-age意为:程度,数量等(extent; amount;etc.)例词:wastage,coverage, acreage,shrinkage,breakage,hostage

        12.-ness;-ity(ty)意为:状态,品质(state;quality;etc.)例词:happiness, usefulness,selfishness,kindness,rapidity,activity,sanity,changeability

        13.-ism意为:道义,主义,学说等(doctrine of,practice of)例词:idealism, impressionism,absenteeism,racism

        二、动词后缀

        常见的此类后缀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1.-ify意为:转为,变为(to turn into,to make or become)例词:beautify, diversify,simplify

        2.-ize;-en意为:使……,变得……(to make or become ;to make into)例词:modernize,popularize,legalize,hospitalize,symbolize,ripen,widen,heighten,threaten

        3.-ate意为:增加,使……(give or add,make or become)例词:originate, hydrogenate,validate,differentiate

        三、形容词后缀:

        常见的此类后缀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1.-ful意为:充满,有(full of;hav- ing;giving;etc.)例词:useful,pitiful, hopeful,helpful,forgetful,thankful, fearful

        2.-less意为:没有,无(without;not giving)例词:speechless,childless,harmless,hopeless,meaningless

        3.-ly意为:有……品质的(having the qualities of)例词:beastly,manly, brotherly,friendly

        4.-like意为:像……的(like)例词: childlike,statesmanlike,tiger-like

        5.-y;-ish意为:像……一般的(somewhat like)例词:meaty,sandy, silky,hairy,leafy,watery,foolish,girlish,blackish,thinnish

        6.-some意为:像……一样的;引起……的;有……品质的(like;causing; having the quality of)例词:troublesome,burdensome,wholesome,tiresome,bothersome

        7.-able(ible)意为:能……的;可以……的(able to be ;capable)例词: changeable,readable,drinkable,comfortable,expansible,convincible

        8.-ed意为:有……的(having,etc.)例词:wooded,pointed,moneyed, odd-shaped

        9.-al意为:有……属性的,……类型的(nature of,typical of)例词:cultural,personal,regional,musical

        10.-ary(ory)意为:属于……的,与……相连的(belonging to;connected with)例词:revolutionary,imaginary, contradictory

        11.-ous意为:富含……的;有……品质的;像……的(full of;having the quality of;like)例词:glorious,erroneous,malicious,gracious

        12.-ic(ical)意为:……类的;属于……的(typical of;belonging to)例词: historic,historical,methodic,methodical,dramatic,heroic

        13.-ive意为:有……属性的;有某种倾向的(having the nature or quality of;given or tending to)例词:attractive, talkative,restrictive,defensive,preventive,constructive,sensitive

        四、副词后缀

        常见的此类后缀及其具体含义如下:

        1.-ly意为:以……方式(in a...manner;etc.)

        例词:happily, boldly,attentive- ly,strangely

        2.-ward(s)意为:表示方式或动作的方向(manner and direction of movement)例词:onward(s),backward(s),earthward(s),homeward(s),eastward(s)

        3.-wise意为:1)按照……方式(in the manner of)例词:crabwise,clockwise2)就……而言(as

        far as ...is concerned)例词:weatherwise ,educationwise

        有一个原因的单音节词,结尾只有一个单音辅音,在加以元音后缀是,要双写这个辅音.例词:run + er = runner hit + ing = hitting

mauve shadow是什么颜色

       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圈就是指地球表层所有生物及其所生活的环境所构成的整体。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细菌甚至病毒都属于生物,他们生活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不管哪一种事物的存在,他的组成都是多样性的,它存在的意义也是维护生态平衡。

       如果用数字来表示的话,生物圈大约就是地球表面向上二十三千米的高空,向下十一千米的深海,这之间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那就是说,很高的高空里和很深的海底都有生命存在啦。人类在很高很高的大气层里曾经发现过细菌,在很深很深的大海也发现过深海动物,不过这些地方的生物还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生物呢,都生活在大地以上100米以及海洋以下100米的地方,这个范围是生物圈的核心范围。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比如说有草原生态系统,有湿地生态系统,有海洋生态系统,还有森林生态系统,还有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啊等等。那么大家看啊,森林,草原,农田啊,湿地,海洋,城市这些生态系统,它们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呢!咱们知道了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自我调节能力的强与弱取决于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是不是多啊,那如果生态系统种类繁多,那么自我调节能力相对就比较强,反过来说,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比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那么自我调节能力就比较弱。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着他们特定的含义,每一种物质的存在,也都发挥着他们自身的作用,保护好生态平衡,同样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生物圈2号的资料

       mauve shadow的颜色:紫红色。

       读法 英 [d?]? 美 [do?]?

       n. 阴影,影子;暗处,阴影处(=shadows);黑眼圈;坏影响;茫然,悲伤;一点点,丝毫;大不如从前的人(或事物);虚幻的事物,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形影不离的人(或动物);暗地跟踪者,尾随者;(跟随别人学习的)实习生;眼影(eyeshadow 的简称)

       短语:

       shadow play?皮影戏 ; 影子游戏 ; 影子戏 ; 光影游戏

       shadow price?[物价]?影子价格 ; 假定价格 ; 影子价钱 ; 推算价格

       Shadow biosphere?影子生物圈 ; 生物圈 ; 遮光效果

       The Shadow?魅影奇侠 ; 影子 ; 水准上影 ; 魅影魔星

       词语用法:

       shadow指投射到平面上的黑暗部分,作“部分黑暗”“半暗”解时,常用复数形式。

       shadow还可喻指“不祥之兆”。

       shadow用作动词意思是“投影于…之上”“遮蔽光亮”,指一物体使另一物体模糊不清。引申可表示“变阴暗”“变朦胧”“紧跟着”“盯梢”等。

环境方面的专业英语!!

       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由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并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耗资1 .5亿美元。

       目录

       简介

       〔生物圈2号简述〕地上部分

       内部压力

       物质上闭环

       生物圈2号内的生态群落约4000个物种

       各个野生生物群落中的生境并不一致

       生物圈2号实验历程1991年9月26日首次进驻

       于1994年3月6日二次进驻

       神经系统

       海拔1200m的沙漠上

       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

       证明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

       具体研究范围与主要结果(详细)1、大气动力学与大气泄漏

       2、食物生产与废物处理

       3、物种种群的动态变化

       4、生理、营养及医学试验

       失败原因失败教训

       生物圈2号的评价有关其操作性能的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堪称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

       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

       环境资源与人的比例严重偏小

       简介

       〔生物圈2号简述〕 地上部分

       内部压力

       物质上闭环

       生物圈2号内的生态群落 约4000个物种

       各个野生生物群落中的生境并不一致

       生物圈2号实验历程 1991年9月26日首次进驻

       于1994年3月6日二次进驻

       神经系统

       海拔1200m的沙漠上

       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

       证明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

       具体研究范围与主要结果(详细) 1、大气动力学与大气泄漏

       2、食物生产与废物处理

       3、物种种群的动态变化

       4、生理、营养及医学试验

       失败原因 失败教训

       生物圈2号的评价 有关其操作性能的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堪称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

       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

       环境资源与人的比例严重偏小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生物圈2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编辑本段〔生物圈2号简述〕

       占地 生物圈2号占地1.28公顷。

       地上部分

       为涂有粉剂的立体钢架构型,配有双层玻璃窗板;地面部分为焊接不锈钢板,并用钢垫密封。总体积约为180000m3。其内部主要由7种生态群落区和两个大气扩张室(也称作“肺”)组成。此外,还设有能量中心和冷却塔等设施。其有关结构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1:生物圈2号内各个组成部分及结构参数一览表 区域 面积(m2) 体积(m3) 土壤(m3) 水分(m3) 大气(m3) 集约农业区 2000 38000 2720 60 35220 居住区 1000 11000 2 1 10997 热带雨林 2000 35000 6000 100 28900 热带草原/海洋/沼泽 2500? 49000 4000? 3400 41600 沙漠 1400 22000 4000 400 17600 “西肺” 1800 15000 0 0 15000 “南肺” 1800 15750 0 750 15000 注:上述两“肺”的体积仅为其完全膨胀的50%

       内部压力

       为了减轻立体结构的负荷,生物圈2号的内部压力略高于周围大气压。众所周知,温度改变必然导致压力变化,而这种伸缩中的压力变化足以破坏玻璃窗板(计算值极易超过kPa)。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没有像通常那样采取抵抗压力的措施,而是为该圈装配了两个称为“肺”的体积可变室,以使大气在恒压下胀缩。两“肺”就如同巨大活塞通过密封膜连接在气缸上一样,上下垂直运动距离约达15m。活塞重量产生相对于周围大气压力的内部正压。正压具有两大优点:不论什么地方有泄漏,内部大气就会向外扩散从而保证排除外界污染;活塞的持续下滑则表明某处出现泄漏。两“肺”的体积占到该圈密闭体积的30%。 除上述设施外,其内部还包括分析、医疗、兽医、监控、维修、锻炼、影视等室,分布在不同部位。

       物质上闭环

       与地球生物圈类同,生物圈2号在物质上闭环,通过工程手段禁止它与外界大气和地下土壤进行物质变换。在能量上开环,允许太阳光通过玻璃结构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引入电能供技术系统操作运转。在信息上也同样开环,通过计算机系统、电话、摄像、电视与外界进行数据信息交换,并通过电视可以与外界工作人员及亲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还可放映**和收看商业电视节目。电能及热控能源从外界通过气密装置输送进来,当进行能量转移时,不允许内外流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换或混合。

       编辑本段生物圈2号内的生态群落

       生物圈2号有5个野生生物群落(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和两个人工生物群落(集约农业区和居住区)。它们以地球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间的生态系统为样板,分别由美英生物和生态学家设计而成。

       约4000个物种

       圈内共有约4000个物种,其中动物(包括: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 、哺乳等)、植物(包括浮游、苔藓、蕨类、裸子和被子等)约3000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粘菌、真菌、微藻等)约1000种,它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各个野生生物群落中的生境并不一致

       该系统内既有高大的树木(如红树),也有矮小的灌木草丛植物,错落有致、憩静秀美。各个野生生物群落中的生境并不一致,它们分别有4、6、4、4、6种生境,如海洋有海滩、浅咸水湖、 珊瑚礁和海水等4种类型。生物群落间均有相对独立的生态区将它们互相隔开,例如,热带草原和沙漠间有一簇灌木丛而相对隔离。为了保护各个群落不受环境胁迫,在其周围种植了耐性强的植物,例如,热带雨林的三周围是浓密的姜科植物,从而保护内部树种免遭侧面强光照 射,而与海洋的界面间种有竹子来抵御盐分渗入。 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 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生物圈2号中选择植物的标准主要考虑动物消费者的生命保障、分类多样性、物理 参数、植物的可利用程度和美学价值。为了适应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过程,植物种类开始时比 系统能支撑的要多一些,这样可以补偿物种的遗失或灭绝,并最终促进系统的持续稳定。

       编辑本段生物圈2号实验历程

       1991年9月26日首次进驻

       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 ,停留共计21个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均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实践经验。来自英国、墨西哥、尼泊尔、南斯拉夫和美国等5国的4男3女共7位实验人员在对首批结果进行评估并改进技术后,

       于1994年3月6日二次进驻

       工作10个月后于1995年1月走出。他们在这期间对大气、水和废物循环利用及食物生产进行了广泛而系统的科学研究。生物圈2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它使人类首次能够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生态学,从而开辟了了解目前地球生物圈全球范围生态变化过程的新途径。更为重要的是, 它将作为首例永久性生物再生式生保系统的地面模拟装置而有可能应用于人类未来的地外星球定居和宇宙载人探险。

       神经系统

       生物圈2号的“神经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它是从位于居住区的指挥室辐射出的微处理机网络系统。这一内部“神经系统”通过信息通路与外界附近的“飞行控制”楼内的计算中心相联通。该楼作为分析中心而成为生物圈1号 和2号间获取分析数据及通讯的主要窗口。居住区内的指挥室通过遍布圈内的5000 多个传感器(每15分钟记录一次并读入无限增长数据库)能够有效地控制所有主要的操作参数,如温度、湿度、光强、水流量、pH值、CO2浓度、土壤湿度、仪器运作状态等,并能进行 数据传感器及所有报警装置的状态显示。每件装置均有手动控制开关以防“神经系统”任何部位的失灵。 尽管整个圈内为热带气候,但由于不同生物群落的冷暖要求不同,因此,各自又有相对独立的温度。

       海拔1200m的沙漠上

       由于生物圈2号位于海拔1200m的沙漠上,其外围大气压不是标准压力101.3 kPa,而仅约为88.2kPa,因此,其内压只能略高,即为88.24kPa。利用机械系统模拟地球自然环境,例如制造海洋波浪、潮汐、溪流、瀑布以及按照季节要求控制风、雨、湿度等,并控制盐分梯度及营养循环速度和进行海水淡化。 最初,生物圈2号实验目的是研究人类及多种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密封且与外界隔绝的人造系统中,是否可以经由系统内的空气、水、营养物的循环与重复使用下而能够健康、快乐的生存下来。

       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

       在1991至1993年的实验中,由于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生物圈2号内的水泥建筑物影响到正常的碳循环;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经广泛讨论,确认“生物圈2号”实验失败,未达到原先设计者的预定目标。

       证明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

       这证明了在已知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离开了地球将难以永续生存。同时证明:目前地球仍是人类唯一能依赖与信赖的维生系统。 1996年,巴斯将生物圈2号交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管理与规划未来的走向,做为生态学、环境变迁研究及教学的基地。哥伦比亚大学开始将生物圈2号既存的生态系统仿真实验及新的研究计划整合于一体并对外界开放,做为研究及学习中心,以探索我们人类生活与环境生态的互动影响。

       编辑本段具体研究范围与主要结果(详细)

       首批8名科学家在21个月的密闭人工生态环境中按照各自的研究范围进行了广泛、细致、深入的观察、记录、分析,研究项目包括生物地球化学、土壤、水、海洋、“全球”生物量、 农业、遗传、生理、营养、医学、心理以及技术和工程学等内容。本文仅就几个较为重要的研究结果概括如下:

       1、大气动力学与大气泄漏

       在微小的闭式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速率显著加大,这是由于它缺乏地球生物圈所具 有的巨大贮存作用以及有机体与无机物的比率大大增加的缘故。即使在生物圈2号这样大的装置中,大气CO2(二氧化碳)的平均滞留时间仅为1~4天,而地球生物圈中则约为3年。 生物圈2号中浓度为1500ppm的大气CO2(约为地球大气CO2浓度的4倍),约相当于100kg的碳,这一数量与圈内的生物量和土壤中的有机碳相比大大降低,分别为100∶1 和5000∶1,而地球中的相应比例分别为1∶1和2∶1。生物圈2号中CO2的波动范围为700~800ppm/d,一般为500~600ppm/d,有时会更低,这与季节、昼夜循环和天气变化导致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动态消长有直接关系。当光强(光合成光通量,PPF)达到一年的最低值时(16.8mol·m-2d-1),CO2的平均浓度为2466ppm;相反,当PPF达到最高值时(53.7 mol·m-2d-1),CO2浓度则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1060ppm。 为了缓冲这一系统在第一年冬季低光照时的高CO2浓度水平,利用一套CO2循环系统首 先将它通过化学反应形成CaCO3,如需要时把后者加热到950°C便可释放CO2进入大气 。4个月间约有53880mol(相当于9450ppm)的CO2通过定期使用这一物化系统以CaCO3(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这一沉淀可以间接说明约1%大气O2的下降(通过有机碳氧化和随后的CaCO3分离)。相反,1991年12月用来补偿大气泄漏的10%外部大气的加入影响较小,CO2浓度 暂时下降了200ppm,即为每天正常变化的1/3。CO2的浓度升高可导致海水酸度增加。为了避免此现象发生,在海水中分期加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样可以保持pH值在7.7以上。 表2:生物圈2号一年内总的农业生产量(kg): 蔬菜: 菜豆8 甜菜叶273 甜菜根308 胡椒13 胡萝卜88 辣椒63 甘蓝83 黄瓜17 茄子155 羽衣甘蓝11 生菜9 洋葱107 小白菜12 雪豆1 南瓜籽8 西葫芦287 瑞士甜菜58 甘薯叶64 番茄288 冬瓜261 粮食: 水稻196 高粱131 小麦113 淀粉类蔬菜: 白薯198 甘薯1335 马兰加84 薯蓣20 高脂肪豆类: 花生24 大豆14 低脂肪豆类: 蚕豆63 蚕豆15 水果: 苹果1香蕉1024无花果39番石榴41金柑4 柠檬10酸橙4 柑桔6番木瓜639 动物产品: 山羊奶407山羊肉8 猪肉35 鱼10 蛋6 鸡肉8 总计6630 氧气动力学令人困惑不解。1991年9月到1992年6月间,生物圈2号中氧浓度从20.5 1%下降到16.95%,到1993年1月中旬时则为14.5%。基于医学忠告,1992年6月后的几个星期在圈内不断输入纯氧,使其浓度回到19%。氧气浓度下降主要发生在密闭后的前4个月,此时为18%,1 9 92年4月以后,O2浓度则以每月0.25%的线性水平下降。O2浓度下降的真正原因并不十分清楚,利用几种方法的氧气动力学研究仍在进行,包括研究圈内氧同位素的分布。 生物圈2号气密性非常高。根据泄漏率和压力间的关系推知,年泄漏率为6%,而根据标记微量气体(SF6)逐渐稀释的测量结果证明,年泄漏率不超过10%。在最初的4个月中(19 91年9~12月),大气泄漏约10%,相应的外界气体于1991年末一次性注入。其它闭 式人工生态系统(如肯尼迪航天中心制造的生物量生产舱)每天的泄漏率就在1%~10%之间 。

       2、食物生产与废物处理

       生物圈2号中的农业系统必须满足3个主要要求,即无污染、集约型和可持续性。空 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和其农业区的主要顾问亚利桑那大学环境研究实验室,起初试验水培 和气培的种植技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得不转向以土壤为基础的农艺技术。原因之一就 是 水 培必须依赖于化学营养液的输入,而这在空间是难以解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如果没有能力 做 堆肥或利用植物/微生物系统进行废水再生,那么促使动物和人的废物及作物不可食生物量部 分等循环利用的相关问题就更难以解决。此外,堆肥或沼泽废水处理系统较湿氧化或焚化等物理系统更省能。 集约农业区共有50种150个品种,每轮种植约30种,主要有粮食、蔬菜、水果,此外还有饲养动 物和鱼(稻田中养殖),动物饲料包括苜蓿、象草、水风信子及各种农作物(利用其不可食生物量)。密闭后建立的农业系统平均提供8人80%的营养需要,包括谷物、豆类和蔬菜,但密闭后的前几 个月需食用密闭前种植的食物(其余20%的营养需要)。由于圈内缺乏紫外线辐射,因此,必须 补充维生素B12和维生素D。肉类很少,蛋每人每周平均一个。前10个月的平均食物 热量卡值限制在2000Cal/d(1Cal合4.18J),后来增加到2200Cal/d。食用前,食物均进行了称重和记录。农业区内不使用杀虫剂,而是利用有益昆虫和喷雾器(如肥皂水和硫磺、芽孢杆菌)来控制病 虫害的发生。废物循环是把动物废物和植物不可食生物量做成堆肥,并利用水生植物咸水湖 系统进行“进驻人员”废水处理。利用“土壤床反应堆”降低微量气体的积累。使用大气水分冷凝系统提供饮用水。

       3、物种种群的动态变化

       野生区域内的植物生长旺盛,前9个月生物量就增加了60%~75%。在热带雨林,树冠庞大茂密,相连成荫,因而抑制了小型植物,尤其是肉质植物的生长。沙漠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迅速,这也证明干旱条件下沙土有利于多年生草本的生长。 野生种数量起初有所下降,其中植物不到10%,陆地动物和昆虫不到30%,海洋种约为10%~20%。当食物网更为一体化且株冠成熟后,物种遗失的数量则减慢,且许多动植物在此时期 均有不同程度的繁殖。自从建立了生态系统后,人就作为主要捕食者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发 生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如果没有人的直接干预,在生物圈2号的初期运转期间,生物多样性必然会下降。

       4、生理、营养及医学试验

       生物圈2号中生产的食物基本上能满足“每日推荐饮食配额”(RDA)的需要,但没有什么剩余。进驻人员自从密闭后体重减轻了约10%~20%,这是对新环境初时不适应的 结果。1992年4月后,体重不再下降,有人甚至还胖了一些。这种低脂肪、低热量、富营养的食物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从平均值约195降到125)、血压、白细胞数量和血糖含量。以前对小鼠的试验也有类似结果,并证实因此而可以延缓衰老、增加寿命。

       编辑本段失败原因

       氧气未能顺利循环是导致生物圈二号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细菌在分解土壤中大量有机质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氧气;而细菌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化学作用,被生物圈二号的混凝土墙所吸收,又打破了循环,致使氧气含量下降,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此外生物圈二号中降雨失控、多数动物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等也是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

       失败教训

       “生物圈2号”的失败告诫我们: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待毙都是于事无补的。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编辑本段生物圈2号的评价

       请看下方,谢谢。

       有关其操作性能的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大量证据表明,火星土壤和月球表土经过一定的生物和化学技术处理后可以用作潜在的植物栽培基质,这样就使得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在空间居住地的应用比需要地球资源的装置要经济得多。但是到目前为止,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中很少有以土壤为基础的技术实验。生物圈2号是第一个建成并运作的以土壤为基础的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因此,有关其操作性能的数据对应用于空间的类似系统是非常有用的。

       堪称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

       生物圈2号无论从规模、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所取得的效果来看,均堪称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杰作,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与赞赏。但近来也遭到某些公众的严厉批评 。 引起公众非议主要是由于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1)商业投资造成游人络驿不绝,给人一种缺少科学严肃性的印象;(2)遇到严重的阴雨天气和病虫害,造成欠收,开始时曾出现大气泄漏;(3)人们对他们的科学试验活动了解不多;(4)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5)行政管理不善,导致可以做的而没有去做。 虽然生物圈2号计划实验目标并未达成,但是这也给人类上了很好的一课:大自然并非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于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不是万能的,人类要依赖地球存活;人类要懂得顺其自然,要珍惜大自然的一切;才能与地球万物持续发展。

       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

       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失败呢?科学家对此做出了总结:除了二氧化碳多、氧气少、水循环失调等原因以外,生物种类关系的失调也是重要的原因。 原来,设计者虽然在“生物圈II号”内模拟了多种生态系统,但引进的生物却主要是生产者,动物、真菌和细菌的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传粉的昆虫死去了,有些植物就只开花不结果了。由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了,植物很少被动物取食,加之缺少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导致枯枝落叶大量堆积,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环境资源与人的比例严重偏小

       恐怕还有比例不对的原因,在真的生物圈中平均每人所对应的大气,水,植物等是那么的广阔,而二号呢?环境资源与人的比例严重偏小,就那点大气,水,植物等,哪怕就是生活一个人也已严重不够了,更何况是几个人. 二氧化碳多、氧气少是结果而非原因,二氧化碳多、氧气少是因为植物相对太少了,不足以将人和植物自身产生的那么多二氧化碳转化并释放氧气.氧气的消耗速度高于产生速度,而二氧化碳的产生高于消耗. “生物圈”人们的梦想家园 多年来,人类梦寐以求地憧憬着冲出地球,向宇宙进军。随着地球环境的恶化,这种愿望里似乎又加进了欲逃离的色彩,人们上下求索,加快了寻找“诺亚方舟”的步伐。也许“生物圈2号”的失败有技术上的失误或设备上的欠缺,也许人们今后还会向“生物圈3号”、“生物圈4号”挑战。然而从“生物圈2号”失败的深层反映出来的信息远比其本身更冷酷无情。它向人们证明:大像无形,大青息声。地球环境是在经历了几十亿年的风风雨雨后形成的,对这种异常可靠的结构,人们渴望窥其脉络,望其项背,但却决不是简单的人工模仿再造能够完成的。 “生物圈2号”的失败告诫我们: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逃离和束手待毙都是与事无补的。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它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污染问题英文词汇:

       废水:waste/polluted water

       废气:waste/polluted gas

       废渣:residue

       工业固体废物:industrial solid wastes

       白色污染:white pollution (by using and littering of non-degradable white plastics)

       有机污染物:organic pollutants

       森林砍伐率:rate of deforestation

       水土流失:water and soil erosion

       土壤盐碱化:soil alkalization

       濒危野生动物:endangered wildlife

       环境恶化: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城市化失控:uncontrolled urbanization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环保问题拯救措施及污染治理相关英语口译词汇:

       中国环保基本政策: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policy of of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place and integrat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治理环境污染:curb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ring the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throwaway bio-degradable plastics bags

       垃圾填埋场:refuse landfill

       垃圾焚化场:refuse incinerator

       防止过度利用森林:protest forests from overexploitation

       水土保持: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水资源保护区: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zone

       造林工程:afforestation project

       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breeding center

       绿化祖国:turn the country green

       全民义务植树日:National Tree-Planting Day

       森林覆盖率:forest coverage

       防风林:wind breaks

       防沙林:sand breaks

       速生林:fast-growing trees

       降低资源消耗率:slow down the rate of resource degradation

       开发可再生资源:develop renewable resources

       环保产品:environment-friendly products

       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

       世界环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June 5th)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 For Life on Earth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29 December)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2 March)

       世界气象日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23 March)

       世界海洋日 World Oceans Day (8 June )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PA)

       生态示范区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environment-friendly region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珠海) Nationally Designated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国家级园林城市 Nationally Designated Garden City

       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and the air

       治理环境污染 curb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ring the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海藻 mostly in polluted waters)

       工业固体废物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白色污染 white pollution (by using and littering of non-degradable white plastics)

       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 throwaway bio-degradable plastic bags

       放射性废料积存 accumula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

       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s

       氰化物、 砷、汞排放 cyanide, arsenic, mercury discharged

       铅、镉、六价铬 lead, cadmium, sexivalent chromium

       环境影响状报告书Environmentalimpactstatement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healthimpactassessment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Digitalimageprocessingtechniques

       按回收成本为基础Costrecoverybasis

       文献目录信息系统Bibli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干旱地区生态系统Aridlandecosystems

       污染防治激励措施Antipollutionincentives

       飞机发动机排放物Aircraftengineemissions

       空气-水相互作用Air-waterinteraction

       气溶胶,气雾剂Aerosols

       生物体的意外释放Accidentalreleaseoforganisms

       未被监视的图象分类Unsupervisedimageclassification

       有毒物质的协同效应Synergisticeffectsoftoxicsubstances

       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Semi-aridlandecosystems

       从废料中提取的燃料Refusederivedfuels

       模型制作,模型设计Modelling

       湖沼学,淡水生物学Limnology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GISlaboratory

       人类住区的环境方面Environmentalaspectsofhumansettlements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区Biologicaldiversityandprotectedareas

       在人体组织中的积累Accumulationinbodytissues

       国际性重要的失态系统Internationallyimportantecosystems

       与健康有关的生物技术Health-relatedbiotechnologies

       光盘只读存储查询服务CD-ROMsearchservice

       危险废物运输的事先通告Priornotificationforhazardouswastetransport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技术GISdigitaltechniques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系统GISdigitalsystems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格式GISdigitalformats

       生物技术的社会-经济影响Socio-economicimpactofbiotechnologies

       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方面Socio-economicaspectsofhumansettlements

       已定价值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valuedecosystemcomponents

       温带生态系统和寒带生态系统Temperateecosystemsandcoldzoneecosystems

       代谢作用,新陈代谢作用Metabolism

       环境资源与相关英语行业英语

       大气ATMOSPHERE

       世界环境日 World Environment Day (June 5th each year)

       世界环境日主题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2000) The Environment Millennium - Time to Act!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1999) Our Earth - Our Future - Just Save It!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1998)For Life on Earth - Save Our Seas!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7) For Life on Earth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6) Our Earth, Our Habitat, Our Home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29 December)

       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2 March)

       世界气象日 World Meteorological Day(23 March)

       世界海洋日 World Oceans Day (8 June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发大会)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

       环发大会首脑会议 Summit Session of UNCED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s (UNEP)

       2000年全球环境展望报告 GEO-2000; Global Environmental Outlook 2000

       入选“全球500佳奖” be elected to the rank of Global 500 Roll of Honor

       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 UN Center for Human Settlements (UNCHS)

       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Best Practices in Human Settlements Improvement

       人与生物圈方案 Man and Biosphere (MAB) Programme (UNESCO)

       中国21世纪议程 China’s Agenda 21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China Biological Diversity Protection Action Plan

       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China Trans-Century Green Project Plan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SEPA)

       中国环保基本方针 China’s guiding principle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adhere to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pursue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步)的方针 carry out a strategy of synchronize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conomic an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three synchronizes” principle)

       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promote fundamental shift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and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bring about harmony of economic returns and contribution to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国环保基本政策 the basic policies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policy of prevention in the first place and integrating prevention with control

       污染者负担的政策 “the-polluters-pay” policy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policy of tightening up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一控双达标政策 policy of “One Order, Two Goals”:

       “一控”:12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 The total discharge of 12 industrial pollutants in China by the end of 2000 shall not exceed the total amount manda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双达标”: 1. 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的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pollutants should meet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standards by the end

       of 2000. 2. 到2000年底,47个重点城市的空气和地面水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2. Air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all urban districts in 47 major cities should meet related national standards by the end of 2000.

       对新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估 conduc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EIA) on

       start-up projects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rais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mongst the general public

       查处违反环保法规案件 investigate and punish acts of vio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保执法检查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enforcement inspection

       限期治理 undertake treatment within a prescribed limit of time

       中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into which China has accessed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Basel Convention on the Control of Transboundary Movements of Hazardous Wastes and Their Disposal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Montreal Protocol on Substances that Deplete the Ozone Layer

       生物多样性公约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 Conven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生态示范区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environment-friendly region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珠海) Nationally Designated Eco-Demonstration Region

       国家级园林城市 Nationally Designated Garden City

       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and the air

       治理环境污染 curb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ring the pollution under control

       海藻 mostly in polluted waters)

       工业固体废物 industrial solid wastes

       白色污染 white pollution (by using and littering of non-degradable white plastics)

       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袋 throwaway bio-degradable plastic bags

       放射性废料积存 accumulation of radioactive waste

       有机污染物 organic pollutants

       氰化物、 砷、汞排放 cyanide, arsenic, mercury discharged

       铅、镉、六价铬 lead, cadmium, sexivalent chromium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decontamination rate of urban refuse

       垃圾填埋场 refuse landfill

       垃圾焚化厂 refuse incinerator

       防止过度利用森林 protect forests from overexploitation

       森林砍伐率 rate of deforestation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erosion

       土壤盐碱化 soil alkalization

       农药残留 pesticide residue

       水土保持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生态农业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e; eco-agriculture

       水资源保护区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zone

       海水淡化 sea water desalinization

       保护珊瑚礁、红树林和渔业资源 protect coral reefs, mangrove and fishing resource

       绿化祖国 turn the country green

       全民义务植树日 National Tree-Planting Day

       造林工程 afforestation project

       绿化面积 afforested areas; greening space

       森林覆盖率 forest coverage

       防风林 wind breaks (防沙林 sand breaks)

       速生林 fast-growing trees

       降低资源消耗率 slow down the rate of resource degradation

       开发可再生资源 develop renewable resources

       环保产品 environment-friendly products

       自然保护区 nature reserve

       野生动植物 wild fauna and flora

       保护生存环境 conserve natural habitats

       濒危野生动物 endangered wildlife

       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breeding center

       自然生态系统 natural ecosystems

       防止沙漠化(治沙、抗沙) desertification

       环境负荷 carry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三废综合利用 multipurpose use of three types of wastes

       先天与后天,遗传与环境 nature-nurture

       美化环境 landscap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purposes

       防止沿海地带不可逆转恶化 protect coastal zones from irreversible degradation

       环境恶化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城市化失控 uncontrolled urbanization

       温饱型农业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贫困的恶性循环 vicious cycle of poverty

       大气监测系统 atmospheric monitoring system

       空气污染浓度 air pollution concentration

       酸雨、越境空气污染 acid rain and transboundary air pollution

       二氧化硫排放 sulfur dioxide (SO2) emissions

       悬浮颗粒物 suspended particles

       工业粉尘排放 industrial dust discharged

       烟尘排放 soot emissions

       二氧化氮 nitrate dioxide (NO2)

       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fossil fuels: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清洁能源 clean energy

       汽车尾气排放 motor vehicle exhaust

       尾气净化器 exhaust purifier

       无铅汽油 lead-free gasoline

       天然气汽车 gas-fueled vehicles

       电动汽车 cell-driven vehicles; battery cars

       氯氟烃 CFCs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厄尔尼诺南徊 ENSO (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

       噪音 noise (分贝 db; decibel)

       化学需氧量(衡量水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

       生物需氧量 BOD;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工业废水处理率 treatment rate of industrial effluents

       城市污水处理率 treatment rate of domestic sewage

       集中处理厂 centralized treatment plant

       红潮 red tide (rapid propagation of sea alg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biosphere怎么读”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